設計邏輯
概念一:職涯→核心能力→課程/活動
配合學生未來職涯發展,以本校通識教育能力與基本能力(中文、英文、資訊)作為校級核心能力,並且與院系所的核心能力,規劃出學生就業職場的修課路徑。 概念二:領域→課程/活動→核心能力→職業
透過不同領域的課程與活動設計,配適出總體能力與專業能力的指標,兼顧學生職場就業的競爭力,呈現相輔相成的效果。透過上述的設計概念將會產出了三個對應關係表:「職涯 v.s. 核心能力 v.s. 課程/活動比例」、「課程 v.s. 核心能力」以及「活動 v.s. 核心能力」,在這些對應關係表的內容制訂與審議通過後,未來我們將可由不同方式看到課程地圖所帶來的導引效果,可分為兩種:
(1)網頁模擬學習與職涯路徑: 學生可先選擇自己未來可能的職涯發展,觀看需具備的核心能力,再從這些能力找出所應修習的課程或活動;或者也可先選擇自己喜歡的領域,從該項領域中瞭解應該修習的課程或活動,進而明白這些課程或活動所具有的核心能力,以及可從事哪些職業
(2)網頁試算個人學習與職涯路徑: 學生可經由自己的學習歷程網頁進行模擬試算,即當校方將學生個人已完成之課程或活動的成績匯入到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時,透過系統的分數換算,學生可檢視是否達到自己所設定的目標,如此一來不僅提供學生一個有效的機制得以隨時反思自己的學習成效,再則也使得老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歷程與相關經歷,作為對於同學選課建議、生涯輔導的參考依據。
學生核心能力
畢業生生涯路徑
1.諮心組生涯路徑圖
2.復健組生涯路徑圖